12月15日-17日,四川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文教指委”)第三次工作指导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由四川省中文教指委、攀枝花学院主办,攀枝花学院文学院承办。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四川省中文教指委主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四川省中文教指委委员胥刚出席会议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维富出席会议并主持开幕式。
胥刚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攀枝花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攀枝花市市情、攀枝花学院基本情况和中文类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必将有力推动全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有力推动我校中文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更快更好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分享前沿学术观点、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推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曹顺庆在讲话中代表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对与会的领导、专家们表示欢迎,向本次会议主办方攀枝花学院表示感谢,对2023年四川省中文教指委主要工作和成就进行了总结,希望各位专家以此会议为契机,将“重写文明史 重塑文明观”结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贡献学术智慧。
会议工作汇报和研讨环节由四川省中文教指委秘书长、四川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周维东教授主持。
在工作汇报环节,周维东对四川省中文教指委教改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进行了汇报,四川文理学院副校长程碧英汇报了教师培训情况,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毛娟汇报了教材编写工作,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刘传启作了“文明互鉴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论坛工作汇报。曹顺庆对工作汇报环节进行总结,安排部署了四川省中文教指委2024年工作,号召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精神、要求,并从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系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构想。
在研讨环节,四川大学曹顺庆、周维东教授,内江师范学院黄全彦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万焱教授、成都锦城学院王晓燕教授和乐山师范学院向珂老师相继作了主旨发言,其他教指委成员围绕以上发言进行了交流讨论。
曹顺庆教授以“重塑文明观 建构中国话语”为题,针对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话语揭示文明互鉴演进的客观规律。
周维东以《“重写文明史”中的焦点问题》为题,对当前学界关于“重写文明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重塑文明观,重写文明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是中国学界对文明理论的探索,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反思,也是中国学界参与世界文明讨论的一次交流对话。
黄全彦以《走出“纯文学”的误区——“重写文明史”视角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再认识》为题,从中国古代文学阐释角度,对近代以来从日本引入的“纯文学”观念进行解读,指出应回归中国文学多样性的时代,更能观照中国古代文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万焱以《重写文明史的问题域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为题,对“重写文明史”的价值立场和研究视角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中国学者在世界范畴的学术话语权边缘化、微弱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的弊端。
王晓燕以《重写文明史与各学科研究》为题,对“重写文明史”的必要前提、方法和路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重写文明史”的研究方向、视角,“重写文明史”应关注的问题以及“重写文明史”的文化意义和国际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重写文明史既是学科交叉、文化重审、文明互鉴与数字赋能的重要途径,又对重塑各学科文化脉络、拓展研究空间、增进多元文化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向珂以《中国文人画的近代认同——以石鲁作品的海外接受为中心》为题,从列文森提出的“中国文人画已死”的论断入手,分析了西方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偏颇,并以石鲁作品的海外接受为例对相关谬论进行了批驳。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以上主旨发言,就重写文明史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曹顺庆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了四川省中文教指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并围绕举办“重写文明史 重塑文明观 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论坛,开展“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学科人才培养”研究,中文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教材编写等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
(编辑/郑洪艳;审核/曹利华 方青松)